2019年5月,泰兴市某村村民王某与李某因两家门口划界问题发生纠纷,王某向镇调委会申请调解。
【调解过程】调委会受理王某的调解申请后,安排调解员到场了解情况。调解员向村干部和其他村民调查了两家的关系,弄清了矛盾缘由。王某和李某是多年邻居,但两家关系一直不和睦,从上一代开始就十分恶劣。近期,村里因环境整治涉及到两家门口水泥地划界的问题,双方因界址划分发生冲突,谁也不肯让一步。
调解员感觉这件纠纷并非短期内依靠双方协商就能够解决,需要慢慢疏导。调解员未将两家约到一起,而是分别到王某和李某家里了解各自的诉求。王某表示,多年前李某家在修建房子时,后门多占了自家2米的地界,现在前门划界,要求李某将多占的地界还回来。还表示,自家被李某家欺负了多年,这次不会退让,一定给自己讨个公道。李某家则表示,自家未占王某家的地界,前门的划界要公平划分,谁也不能多占。双方的态度都非常的强硬。
调解员意识到,双方的争议焦点就在于李某是否在后门多占了王某2米的地界。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调解员询问王某是否还保存有当年的丈册簿子,王某说当年的丈册簿子在村委会,自己没有,但是自己记得很清楚。调委会向村里询问,村里表示这是多年前的事了,当年具体负责的村干部已经过世了,丈册簿子也难找到。因此,李某是否占了王某家2米的地面成为了无法查清的事实。
调解员转变思路,从王某、李某今后相处着手,从邻里情角度进行劝说,看两家中是否有一家态度软化,会作适当的让步。但是多年的积怨,造成短时间内无法缓解。虽有村干部、村邻帮助劝说,两家还是各不相让,调解陷入了僵局。
双方的矛盾不解决,村里环境整治也将面临停滞。调解员在与双方沟通过程中,发现王、李两家的年轻一代都希望在自家门口种绿植,美化门前环境。调解员抓住这一线机会,向王某、李某建议,由村里在两家有争议的地块种上绿植,这样也就不存在谁家比谁家多出一块的争端了。村委会也表示愿意帮助两家种植绿植。王某、李某在年轻一代的劝说下,同意了此方案,矛盾得以解决。
【调解结果】经调解员调解,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协议内容如下:1、王某与李某均同意对双方前门地界问题做一次性解决;2、由村委会在两家门前种植绿植,地界问题不再追究;3、双方今后不得再就两家门前地界问题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任何诉求;3、本协议自当事人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协议签订后,调解员还邀请村干部再次对两家进行了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作为邻居要互相帮助,“邻里好,赛金宝”,邻居间互相争斗,谁也不会受益,长此以往,对子女后代也不利。两家人态度有所缓和,表示会好好考虑调解人员的建议。
【案例点评】本案双方当事人是邻居,但是结怨多年,周围乡亲对该事很关注,调解如果不能服众,将会产生很负面的影响。调解员在调解本案时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背对背调解。面对结怨多年的双方,不能与一般调解相同面对面调解,而是采取背对背的形式,了解双方各自的意图。同时还要通过村干部和村民了解情况,摸清双方脾性,调解时要避免让当事人情绪失控。
2、另辟蹊径。在调解陷入僵局后,不能轻言放弃,一定要多与当事人沟通,寻找调解的突破点。有的时候调解矛盾纠纷不是非黑即白,你对我错的简单划分,而需要取中间路径,在不涉及到法律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无需穷究谁对谁错,把矛盾化解才是目的。本案通过在双方家门前种植绿植,避免了地界的争执,解决了根本问题。
3、做好引导。一是找准关系。调解员主动和村委会联系,邀请村委会人员到场帮助做工作,充分了解双方的实际情况;二是积极引导。协议签订后,调解员还进一步做当事人工作,避免双方今后再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