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的计算,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申请劳动仲裁的一般时效为一年,以权利人的权利客观上受到了侵害、且主观上已知晓权利被侵害的事实为构成要件。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协商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劳动工伤
申请劳动仲裁时效是什么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的计算,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申请劳动仲裁的一般时效为一年,以权利人的权利客观上受到了侵害、且主观上已知晓权利被侵害的事实为构成要件。【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协商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举例说法】李某在某公司工作多年,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后来公司无故将其辞退,李某在辞退一段时间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此时距离被辞退已过去半年。李某随后申请劳动仲裁。
在这个案例中,李某虽然在被辞退后过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权利被侵害,但好在未超过一年的仲裁时效。这提醒劳动者要及时关注自身权益,一旦发现可能存在侵权行为,应尽快采取行动。同时也警示用人单位,要依法依规对待员工,避免产生劳动争议。
【举例说法】张某在工作中受伤,公司却拒绝为其申报工伤。张某忙于治疗,对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太了解,直到伤好后数月才想起要维护自己的权利,此时距离受伤已过去近一年。
此案例中张某险些因为对时效的忽视而丧失通过劳动仲裁维护权益的机会。劳动者在遭遇工伤等情况时,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及时了解自己的权利和维权途径,避免因时效问题导致自身利益受损。而用人单位在员工受伤后,有义务积极协助处理相关事宜,而不是逃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