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的申报流程如下:
1、发生事故伤害后,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情况特殊的可以适当的延长。如果用人单位在该期间内不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本人或者直系亲属可以在事故发生一年之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事故伤害发生后,劳动者应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会组织代表工伤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应提交工伤职工委托证明和工会介绍信。
3、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小李在工作中受伤,但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工伤认定。小李在事故发生一年后,自己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了工伤认定申请,并按要求填写了《工伤认定申请表》,详细说明了事故情况。之后经过治疗,伤情稳定但存在残疾,他又及时申请了劳动能力鉴定。
在这个案例中,小李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当用人单位未履行申请工伤认定的义务时,劳动者要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申请,以保障自身权益。同时,对于后续的劳动能力鉴定也不能忽视,这对于确定工伤赔偿的具体标准非常关键。劳动者要清楚了解这些流程和规定,遇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小张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故意拖延申请工伤认定。小张的直系亲属得知后,在事故发生一年内代表小张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了相关委托证明和工会介绍信。之后伤情稳定后也顺利进行了劳动能力鉴定。
在此案例中,小张直系亲属的做法很明智。当用人单位不作为时,直系亲属有权采取行动。而且他们按照规定提交了完备的材料,使得工伤认定和后续鉴定能够顺利进行。这提醒我们,劳动者及其亲属要密切关注工伤事宜,在必要时果断行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同时要注重证据和材料的准备,确保流程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