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案件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瑞律网整理发布 113°c 2025-01-12
导读:刑事辩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如下:1、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2、行为方面表现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如下:

1、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

2、行为方面表现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以或者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3、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

4、结果是扰乱国家的金融信贷秩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举例说法】

案例一:某公司以高息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大量吸收资金,虽出具了相关凭证并承诺还本付息,但该行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最终相关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二:某个人以投资项目为名,广泛吸收公众存款,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给众多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律师点评】

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评判。对于主体、行为、对象和结果等要素都要准确把握。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无论主体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实施了未经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就可能触犯本罪。同时,投资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陷入此类非法金融活动中,以免遭受财产损失。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切实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声明:文章内容系瑞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