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劳动者对上述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对终局裁决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小李在某公司工作时受伤,被认定为工伤,但公司拒绝给予相应赔偿。小李遂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伤医疗费等费用。仲裁委员会经过审理,依法作出了裁决,支持了小李的诉求。
在这个案例中,小李通过劳动仲裁有效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仲裁为劳动者提供了一个公正、高效的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当劳动者遇到类似工伤赔偿等劳动争议时,应及时收集证据,在规定时效内积极申请劳动仲裁,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小张与公司发生劳动报酬纠纷,公司长期拖欠其工资。小张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及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经审查,认定小张的申请符合规定,依法作出了裁决,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此案例中,小张准确把握了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使其诉求得到了支持。劳动者要清楚了解劳动仲裁的相关规定和时效,遇到劳动纠纷时不要拖延,果断通过合法途径来解决问题,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