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纠纷 >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法行医的情形有哪些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法行医的情形有哪些

瑞律网整理发布 147°c 2025-01-09
导读:医疗纠纷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法行医的情形有哪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法行医的情形如下:1、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2、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或者拒不校验的。3、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法行医的情形有哪些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法行医的情形有哪些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法行医的情形如下:

1、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

2、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或者拒不校验的。

3、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4、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

5、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

6、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法律依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赔偿,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举例说法】

案例一:某非营利性医院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展多项诊疗服务,后被监管部门查处。

案例二:一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出借他人,导致一系列违规行医行为的发生。

【律师点评】

在这些案例中,明显可以看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带来了严重后果。对于未取得许可证擅自执业等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关法规,必须受到法律制裁。而医疗机构自身也应该清楚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行医行为。同时,患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或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法律的权威性不容挑战,任何非法行医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惩处。

声明:文章内容系瑞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