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失误造成单位损失可以扣发工资,在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扣发劳动者的工资,否则即侵犯了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但是,这并不是说用人单位就不能扣发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王某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在一次工作中因疏忽导致公司遭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公司按照相关规定,从王某的工资中扣除了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赔偿。王某认为公司无权扣发工资,于是提起劳动仲裁。仲裁机构经审理后认为,公司依据相关法规进行扣款是合理合法的,但应注意扣除比例不能超过规定标准。
在这起案例中,公司的做法是有法律依据的。当劳动者因自身原因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时,单位有权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从工资中扣除赔偿。但同时单位也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扣除过多工资,需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益。劳动者在工作中也应尽到谨慎义务,避免因失误给单位带来损失,以免自身利益受损。
李某在工作时出现失误,致使公司的一个重要项目受阻,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公司根据内部规定要扣除李某当月大部分工资。李某不服,与公司产生纠纷。后经咨询律师得知,公司的扣除行为虽有一定依据,但扣除比例过高,违反了法律规定。
此案例提醒用人单位,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必须依法依规进行。虽然劳动者的工作失误给单位带来损失应承担责任,但扣除工资不能超出法律限定的范围。同时,劳动者也应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遭遇不合理的工资扣除时,应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