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日前表示,在“双减”落实的同时也在推动“双增”,即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增加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目的是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同时,体育和艺术培训列为非学科类培训,学生可以接受体育和艺术方面课外培训,以“双减”带动“双增”。
“双减”由“双增”,最能接受的是孩子,“假期中听爸爸妈妈和老师多次提起‘双减’政策,开始的时候我并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双减’。我猜测应该就是作业会减少了吧。可新学期开学后,我知道了‘双减’虽然减轻了学习负担和延长看护时间,但是还增加了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的时间呢。”建设路小学三年一班吴梓琪同学高兴的说。
梓琪说,这个学期,除了每天丰富多彩的体育课之外,学校成立了足球、空竹、板羽球、灯球多个体育社团,我特别喜欢打板羽球,每节课间我都会和小伙伴到操场打板羽球,既学习了一项运动技能,也锻炼了我的体魄,我还参加了足球社团,课后看护时由专业教师指导我们踢球,自从参加了足球社团,我的体力明显提高了,妈妈说我的身高也长高了很多呢。艺术活动方面就更是精彩了,在学校能学习优美华丽的拉丁舞,能学习气质高贵的小提琴,能跟着两位美术老师学习绘制各种美术作品,还能学习如何用排笛演奏动听的乐曲,“五花八门的活动让我欣喜不已,没想到在学校除了学习学科知识,还能学到这么多有趣的内容。”
“学校增加了体育锻炼,让我们有了强壮的体魄,增加了艺术活动,让我们小艺术家的梦想有了发芽的沃土,我一定好好珍惜在小学的时光,在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多多的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让自己成为更优秀更全能的学生。”她告诉记者。
“双减”也“双增”,应该如何理解,如何在班级里实行呢?第二十一中学王子健老师认为,“双减”形式上是为减轻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实际上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位,而不是“育分”。“双减”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变教育评价方式,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在“双减”政策之前,初中放学时间一般为17:00左右,学生直接回家或者去培训机构上课,放学后几乎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但是“双减”政策后,学生下午在校的时间延长,那么这个时间我们给学生安排了丰富的“特色课堂”,例如足球社团、书法社团、合唱社团、舞蹈社团等,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以我们班级的孩子为例,很多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美术社团,在那里学习了衍纸画、素描画,有专业的美术老师指导。同时,学校大力开展体育校本课程,如足球课、武术课、体能课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下足了功夫,也做好了准备。
这个学期是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首个开学季,“双增”是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去推动的,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户外活动、艺术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建设路小学副校长孙影秋介绍,学生们可以在体育和艺术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双增”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拓展了学习空间,就体育而言,能让热爱体育的孩子和现实中的小胖墩、小眼镜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据了解,学校已经逐步完善户外课程设置,上下午分别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课间的跳绳、韵律操等活动,都给孩子们提供了足够的户外运动内容,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足球社团、灯球社团、空竹社团、板羽球社团等让孩子在运动中拥有好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学校还通过科技大数据掌握孩子的睡眠时长、视力状况等,家校联动,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课后服务时间,还增设了艺术社团,如线描、儿童画、小提琴、拉丁舞、排笛等社团,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在社团活动中,出于同样兴趣的学生聚在一起,教师能拓展宽度、延伸度,学生也能有更大的动手操作空间。
“我们将真正把学生从繁重的校内校外学业压力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感受艺术,放飞自我,进行全面健康的教育发展。”孙校长说。
一、什么是双减政策?
根据2021年7月24日国家正式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双减政策是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减负政策,具体指全面压减孩子作业负担,同时还要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政策要点归纳:
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3.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4.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5.线上培训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6.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
7.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8.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9. 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10.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11.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12.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
13.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14.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15.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二、什么是双增政策?
教育部2021年10月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会上表示,为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双减”落实的同时也在推动“双增”,即增加学生校内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增加学生校外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
三、为什么要双减和双增?
一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给学生更多的在阳光下运动的时间,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
二是推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体验到劳动的价值。而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真正强起来,既是对过重课业负担的一个有效的抵消,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阳光下运动,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和美育、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对视力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和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