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范本 > 工程建设 > 共同出资建房协议范文

共同出资建房协议范文

瑞律网整理发布 861°c 2022-05-31
导读:房产的购买往往都会涉及到比较大的资金往来,可能由一个人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进行出资。所以有时候会朋友间共同出资进行买房,为了避免相关纠纷,签订相关的协议。那么你知道共同出资建房协议范文怎么写吗?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共同出资建房协议范文

甲方:xxx 身份证号码:xxx 住址:xxx 电话:xxx

乙方:xxx 身份证号码:xxx 住址:xxx 电话:xxx

甲乙双方经过平等、充分协商,就双方共同投资购买物业之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1、甲乙双方共同投资,购买一套位于 x 市 x 区 x 街 x 号 的房子。房产总价款 x 万元人民币。

2、出资金额、出资比例:甲方出资 x 元人民币。乙方出资 x 元人民币。甲方、乙方各出资50% 。

3、 产权比例:甲方享有共同所购物业 50% 的产权。乙方享有共同所购物业 50% 的产权。

4、物业考察、购买:甲乙双方共同对拟购房产进行实际考察、了解。

5、购置物业法律文件签署、款项支付、购房手续办理及委托授权。甲方委托乙方由乙方全权办理购房定金、首付款、及其他购置房产相关款项的支付、《房产预售合同》等法律文件的签署、房产抵押按揭贷款办理、房产交接、房屋所有权证办理、水电煤有线电视开通或入户等所有购房相关手续。

6、房地产权证署名、办理、保管:所购物业的所有权凭证要依法载明共有比例情况,即甲乙各享有50%的房屋产权,房地产权证由乙方依法办理并由乙方妥善保管。

7、物业装饰装修由 方负责办理,所需费用各承担50% 。

8、物业管理、出租及收益分配比例:由 x方负责所购房产的管护、维护、出租、收取房屋租金等物业管理事务,但出租价格应征得甲方的书面同意,《房屋出租合同》应在正式签署前取得甲方或甲方委托律师得书面同意。乙方收取承租人的房屋租金后应及时归还银行按揭贷款本息,余额视为房产收益由甲乙双方各分享50%。

9、购置物业税费承担:购房及按揭贷款、产权登记所支出的公正费、保险费、房产交易税费、产权登记税费、律师费、维修基金、物业管理费、水电煤有线电视开通或入户费、中介费(委托中介出租物业)、房屋租金税费等相关费用由甲乙双方各承担50%,并以现金支付。

10、物权行使:甲乙双方共同行使所购房产的占有、出租、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如有一方依法书面授权,另一方也可以代为行使,但房产买卖、抵押、担保必须有双方书面同意。

11、物业出卖及优先购买权行使:如甲乙双方共同决定出售所购房产,应依法进行并办理相关手续,盈利或亏损均由甲乙双方各自享有或承担50%。在同等条件(市场价或评估价)下,甲乙双方任何一方均有优先购买权。

12、 甲乙双方以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物业,具体约定如下:购房首付款 x 元(包括定金)人民币(房款总价款的50%)由甲乙双方各付50%,并以现金支付;主贷人为乙方 x ;按揭贷款的期限为 x 年;

13、乙双方所购房产的实际产权由甲乙双方按本协议约定共有,所有权由双方共同行使。

14、适用法律:本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xxx 乙方:xxx

x 年 x 月 x 日 x 年 x 月 x 日

二、婚前男女双方的家庭共同出资建造的房屋,如何分割?

夫妻双方结婚前双方家庭共同出资建造,建造该房的目的是为了男女双方结婚后共同居住使用,而男女双方结婚后,该房也确实归夫妻双方居住使用的,这样的房屋视为夫妻双方的家庭赠与夫妻双方的财产,属于夫妻共有房屋,离婚分割时,一般是对等分割。

三、共同出资买房协议的法律效力

共同出资买房协议,只要双方签字盖章以后就具有法律效力。

购房协议,是购房合同的一种体现,是买卖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买卖商品房而签订的协议。一份正式的购房协议书范本会包含当事人信息、房屋情况、房款及支付约定、双方违约责任约定等内容。二手房购房协议会加入户口约定和水电煤气费用结算等事项。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同时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房屋买卖协议是成立的,从买卖双方在协议上签字时就已经成立,但还没有发生法律效力,房屋买卖合同从房屋产权进行转移登记时发生法律效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共同出资建房协议范文的全部内容。朋友间共同出资买房切不可因为双方的友谊而不进行这份协议的签订,毕竟亲兄弟之间还需要明算账。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文章内容系瑞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