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法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可能仍然搞不清楚一些非常基本的法律概念。比如:如何区分法律事实、事件、行为?
即使用百度搜索,看着网上的各种解读,你仍然可能一脸懵逼,还是无法精准区分这3个词。今天,告诉大家一个绝招:一秒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实?
是指能够引起某种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现象的总称。(不好意思,这句话,有点不像人话,暂时只能先这么表达了,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成人话)
要想弄明白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前提是先弄明白什么叫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指的就是,不同人(也可以是单位)之间发生的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关系。常见的民事法律关系有:借款合同关系、遗产继承关系、侵权赔偿关系、买卖合同关系等等。
大家注意,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现象是什么?这里所说的现象,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事件,二是行为。
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哦,原来事件和行为都属于法律事实。换句话说,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区分事件和行为呢?这是今天要讲的核心问题。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区分事件和行为,关键看其中是不是有人的意志,如果跟人的意志有关,就是行为;如果跟人的意志无关,就是事件。
大家注意,上面的区分方法是错误的。比方说,张三不小心开车撞伤了李四,导致李四没有按时偿还王五的借款。那么请问:张三撞伤李四这件事,究竟是事件呢?还是行为呢?
作为读者,如果你不认真思考、脱口而出,说出来的答案有可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张三撞伤李四这件事,既有可能是事件,也有可能是行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上面这个例子中,有3个人,分别是张三、李四、王五。存在2对民事法律关系,一对是张三和李四之间的人身侵权法律关系,另一对是李四和王五之间的借款合同关系。
在人身侵权法律关系中,张三侵害了李四的健康权,张三开车撞伤李四属于行为。
而在借款合同关系中,李四没有按时归还王五的借款,李四构成违约,张三开车撞伤李四属于事件。
讲到这里,该总结一下了。究竟该如何区分事件、行为呢?分两步:
第一步、确定一个法律关系。只有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才能够区分事件和行为。换句话说,法律关系不确定,也就无法区分事件和行为。
第二步、找出这个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如果这个法律事实是当事人干的事,这个法律事实就是行为。如果这个法律事实的发生,不是当事人干的,这个法律事实就是事件。
亲爱的你,搞明白了吗?
专业分析
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的区别是: 1、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2、法律事件具有客观性,不以自然灾害、战争等意志为转移; 3、法律行为是主观的,人的意志可以干预,比如签订合同,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客观事实,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