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到晚上十一点,加班时薪不低于小时工资基数的150%。工资基数应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集体合同约定加班工资基数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员工,经常加班到很晚。有一次他加班到晚上十一点,然而公司给他的加班工资却明显低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小李拿着相关法律依据与公司沟通,最终公司按照规定补发了相应的加班工资。
在这个案例中,小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益,并且能够依据劳动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提醒广大劳动者,要了解自身权益,当遇到加班工资不合理等情况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小张所在的公司长期要求员工加班到很晚,但在工资中并未体现出相应的加班报酬。小张联合其他员工一起向公司提出异议,并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经过调查核实,劳动监察部门责令公司改正,并依法对公司进行了处罚。
这个案例表明,劳动者团结起来维护权益是非常重要的。当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劳动者不应沉默,而是应该通过合法途径来促使单位纠正错误。劳动监察部门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必须要依法依规行事,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