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对方不履行生效判决的,两年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时间起始点为:
一般情况下,为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也就是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的日期。
特殊情况下,如果规定履行期间的,从履行期限最后一日起计算。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对于申请执行来说,是有时效的,如果未申请, 那么就失去了可以动用国家强制力进行强制执行的权利。
所以作为胜诉方,要及时申请执行,且要及时拨打法院执行局电话和执行法官进行沟通。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张某与李某存在债务纠纷,法院判决李某需向张某偿还欠款。判决书生效后,李某未履行还款义务,张某在两年内及时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法院依法采取了一系列执行措施,最终成功帮助张某追回欠款。
在这个案例中,张某很好地把握了申请强制执行的时效,在规定时间内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使得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这也提醒大家,一旦拿到法院判决书,要密切关注对方履行情况,在符合条件时及时申请执行,以免错失良机。
王某与赵某因合同纠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赵某应履行相应义务。但赵某一直拖延,王某却未在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等王某意识到问题后再去申请时,已超过时效,最终导致王某无法通过强制执行来实现自己的诉求。
这个案例是一个反面教材,王某由于自身疏忽大意,没有在法定时效内申请强制执行,从而丧失了利用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权益的机会。这告诫大家,对法律规定的时效问题必须要有清晰认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事,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