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关于劳动仲裁时效是什么

关于劳动仲裁时效是什么

瑞律网整理发布 116°c 2025-01-30
导读:劳动工伤关于劳动仲裁时效是什么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关于劳动仲裁时效是什么

关于劳动仲裁时效是什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举例说法】

小李在某公司工作多年后被无故辞退,他在离职半年后才想起申请劳动仲裁。但由于已超过一年的仲裁时效,最终未能获得相应的权益保护。

小张在工作中受伤,与单位就赔偿问题产生争议。在时效期间内,小张多次与单位协商,并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导致时效中断,最终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律师点评】

在劳动纠纷中,劳动者一定要牢记仲裁时效的规定,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如果超过时效,法律将不再保护其权利。同时,劳动者要善于利用时效中断、中止等规定,通过合法途径积极维护自身权益。比如与单位协商、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等,都可能导致时效的重新计算或中止。另外,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的争议,虽然时效有一定特殊规定,但劳动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尽快解决争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声明:文章内容系瑞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