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冤假错案的赔偿: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四条,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
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在某起案件中,被告人被错误地判处死刑并执行,后经复查发现是冤假错案。其家属依法申请国家赔偿,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认定,最终获得了相应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以及对被扶养人的生活费等赔偿。
另一个案例里,当事人因司法错误历经多年冤屈后沉冤得雪,在赔偿过程中,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准确计算各项赔偿费用,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在这类案件中,法律明确规定了赔偿的标准和范围,这是对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一旦发生死刑冤假错案,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执行赔偿,确保赔偿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司法程序的严谨性和公正性,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说,及时依法申请赔偿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而司法机关也应积极配合,高效处理赔偿事宜,以慰藉受害者及其家属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