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首先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对裁决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一:小张入职一家公司后,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小张多次与公司沟通无果后,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最终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给予了小张相应的赔偿。
案例二:小李在某单位工作一年多,单位始终未签劳动合同。小李申请劳动仲裁,经过仲裁裁决,单位需向小李支付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当用人单位出现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况时,劳动者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者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如投诉、仲裁乃至诉讼来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和保障。同时,这也提醒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和相应的责任。这不仅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和保护,也是维护正常劳动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必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