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以及间歇性的精神病人能承担法律责任。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例一:林某是一名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其精神正常期间与他人发生冲突并将对方打伤。经调查和鉴定,确认其在案发时处于精神正常状态。最终,林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二:张某被诊断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实施了盗窃行为。法院在审理时,考虑到其病情状况,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在这类案件中,关键在于准确判断精神病人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必须明确其在犯罪时是否处于精神正常阶段,这需要通过专业的鉴定来确定。而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从轻或减轻处罚是基于其病情对其责任能力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鉴定结果,做到不枉不纵,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对于精神病人的家属或监护人,也应当切实履行看管和医疗的责任,以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