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适用于行为犯。行为犯,指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诉。
《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案例一:甲欲实施爆炸行为以危害公共安全,在安放好爆炸装置后,其突然心生悔意,主动拆除了爆炸装置,避免了危害结果的发生。
案例二:乙着手进行盗窃,在刚打开他人家门时,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放弃了盗窃行为并离开现场。
在上述案例一中,甲的行为已构成爆炸罪这一行为犯,但因其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对于甲,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免除处罚。这充分体现了刑法对于犯罪中止这一情节的鼓励和肯定,有利于引导犯罪分子及时悬崖勒马,减少犯罪危害。
在案例二中,乙虽然已经开始实施盗窃行为这一行为犯,但在未取得财物之前主动放弃,属于自动放弃犯罪,构成犯罪中止。由于没有造成损害,依法应当免除处罚。这彰显了法律在保障社会秩序的同时,也注重对犯罪分子的教育和挽救,鼓励其自我修正,回归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