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纠纷的处理办法有:
1、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双方以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并协商确定赔偿金额;
2、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反映并申请调解。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应当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
3、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情况,当事人应当提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医疗过错鉴定,搜集相关证据,如院方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等。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案例一:患者王某在医院治疗后出现了不良后果,与医院协商不成后,王某选择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最终在调解下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案例二:张某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在协商和调解都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张某通过诉讼并提前进行了医疗过错鉴定,搜集了充分证据,最终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在医疗纠纷中,患者首先要保持冷静,理性对待。协商时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期望,同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调解过程中,要尊重调解人员的意见,积极配合。而诉讼则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患者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鉴定和证据收集等。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医院方也应积极面对纠纷,承担应有的责任,共同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