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酒驾私了之后反过来告敲诈的,应当积极搜集证据证明自己不存在敲诈行为,并积极委托律师处理,否则涉案金额一旦达到立案标准将涉嫌犯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陈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发现对方酒驾,对方提出私了。陈某同意后收下了合理的赔偿款。然而事后对方却以敲诈勒索为由将陈某告上法庭。陈某及时提供了事故现场的相关证据以及双方协商过程的记录,证明自己并未实施敲诈行为,最终法院判定陈某无罪。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一定要冷静应对。像陈某这样及时保留证据是非常明智的做法,这能有力地证明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在面对此类恶意控告时,不要慌乱,要依靠法律和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在与对方协商私了过程中,也要注意言行的恰当性,避免给对方留下把柄。
王某遭遇对方酒驾引发交通事故,私了时对方爽快答应赔偿。但不久后,对方却报案称王某敲诈。王某迅速委托律师,律师通过调查收集到了事故现场的监控视频以及多个见证人的证词,这些证据充分表明王某没有敲诈勒索行为。最终,警方撤销了对王某的指控。
这个案例凸显了及时委托律师的重要性。专业的律师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行动,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关键证据。当遇到这种被反咬一口的情况,自己可能会因为不熟悉法律程序和应对方法而陷入被动,而律师的介入可以改变这种局面,有力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