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债行为一般不违反刑法,逃债行为违反了民法,侵害了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如果是债权人胜诉后,债务人有钱拒不还钱的,可能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张某欠下巨额债务,在法院判决其还款后,有能力偿还却故意转移财产逃避还款。经债权人举报,司法机关介入调查,最终张某被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李某在败诉后,一直声称自己没钱还债,但经查其名下有多处房产和大量存款,却故意隐匿不还,后被依法判刑。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对于有能力履行债务却故意逃避的行为,法律是会予以严惩的。在实践中,债权人应及时关注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一旦发现有恶意逃债且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要积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债务人也应明白,逃债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面对债务、依法履行义务才是正确的选择,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