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综合知识 > 个人破产法

个人破产法

瑞律网整理发布 102°c 2025-02-01
导读:综合知识个人破产法我国并没有个人破产法。个人破产,是指作为债务人的自然人不能清偿其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并对其财产进行清算和分配或者进行债务调整,对其债务进行豁免以及确定当事人在破产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我国

个人破产法

个人破产法

我国并没有个人破产法。

个人破产,是指作为债务人的自然人不能清偿其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并对其财产进行清算和分配或者进行债务调整,对其债务进行豁免以及确定当事人在破产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我国并未设立个人破产制度,迄今为止仅将企业法人纳入适用破产法的主体。因此,在司法实务中,遇到自然人债务人全部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均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主要是通过执行程序)解决该类纠纷。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该条例的核心是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因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导致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自然人,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破产。

在深圳,除个体经营者以外,近年来大量自然人以个人名义直接参与到商事活动中。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底,在深圳登记设立的商事主体为329.8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为123.6万户,占比37.5%。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自我雇佣的商事主体以微商、电商、自由职业者等形式存在。

这部分商事主体一旦遭遇市场风险,需要以个人名义负担无限债务责任,不能获得与企业同等的破产保护,无法实现从市场的退出和再生。同时,经营风险由此无限转移到个人和家庭,给高利贷、地下钱庄等非法融资渠道创造了生存空间。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商事主体的竞争力和创造力的需要,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

但如果轻易确立个人破产制度,很多人就可能事先恶意借贷并大肆浪费,尔后通过破产而逃避债务。正因如此,个人破产制度确立的前提,是一个国家或者特定社会个人信用发达,使多数人不敢轻言破产。

【法律依据】

《企业破产法》第二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 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举例说法】

比如在一些创业环境较为活跃的地区,曾有创业者因经营不善导致巨额债务,在没有个人破产制度的情况下,其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生活陷入困境,甚至引发一些极端情况。

又如曾发生过个人因过度消费、盲目借贷,最终无力偿还债务的案例,由于没有破产制度的规范,债权人的权益也难以得到妥善保障。

【律师点评】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没有个人破产制度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诸多问题。一方面,对于那些因客观原因而非恶意导致债务无法偿还的人,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使其背负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恶意借贷等行为也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确实迫在眉睫,但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信用体系等基础之上,以防止制度被滥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审查和监管,确保制度的公平公正执行,平衡好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利益。

声明:文章内容系瑞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