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问题是什么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问题是什么

瑞律网整理发布 59°c 2025-01-19
导读:劳动工伤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问题是什么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问题是什么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问题是什么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举例说法】

李某在某公司工作多年,一直未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李某离职时发现公司存在未足额支付工资等问题,于是准备申请劳动仲裁。但此时距离其知道权利被侵害已超过一年,公司以此为由主张仲裁时效已过。然而,李某能提供证据证明期间曾多次向公司主张权利,存在时效中断的情形,最终仲裁委支持了李某的诉求。

【律师点评】

在这个案例中,充分体现了仲裁时效中断制度的重要性。劳动者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及时主张权利并保留相关证据,避免时效问题给自己维权带来阻碍。同时,用人单位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举例说法】

张某在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才发现单位之前有一些违法行为侵害了他的权益。张某在劳动关系终止一年后才申请仲裁,单位以超过时效为由抗辩。但经查明,张某在这期间曾因不可抗力无法及时申请仲裁,符合时效中止的情形,仲裁委据此认定张某的申请未超过时效。

【律师点评】

此案例提醒我们,时效中止的规定对于保障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出现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时,劳动者不应过于担心时效问题,但也需及时在障碍消除后行使权利。而用人单位也应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时效进行抗辩,自身的规范管理才是避免纠纷的关键。

声明:文章内容系瑞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