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如果在立案以后还钱的,仍然需要判刑,不过在量刑上会予以考量。如果是在公司还没有起诉之前还钱的,如果公司决定不起诉,是可以不用判刑的。
职务侵占涉嫌职务侵占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案例一:王某在某公司担任财务主管,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金数十万元,后在公司准备报案前将钱款归还。公司考虑到其及时还款且平时工作表现良好,最终决定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二:张某作为某企业的销售人员,长期将业务款项据为己有,金额较大。在公司报案后他才归还了侵占的钱款,但最终仍被依法判刑,不过法院在量刑时考虑到了其还款情节,给予了一定从轻处罚。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即使归还了职务侵占的钱款,是否判刑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在公司未报案起诉前还款且公司决定不追究,有可能避免刑事处罚,但如果已经进入司法程序,还款只是一个量刑的考量因素,并不必然导致不判刑。所以,任何涉及职务侵占的行为都不应抱有侥幸心理,企业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防范此类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