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的情况如下:
1、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
2、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
《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案例一:王某是一名货车司机,在运输货物途中,因过于自信自己的驾驶技术,在路口未减速慢行,结果与一辆摩托车相撞,造成摩托车驾驶员重伤。
案例二:李某是工厂的一名工人,在操作机器时,因一时疏忽大意未检查机器的安全装置,导致机器故障,造成旁边的工友受伤。
在上述案例一中,王某明显预见到在路口不减速可能产生危险后果,但却轻信能够避免,最终导致严重事故发生,其行为构成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案例二中,李某应当预见操作机器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进而引发工友受伤,其行为构成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这两个案例都充分说明了过失犯罪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谨慎和负责的态度,避免因自身的疏忽或过度自信而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同时,法律对于过失犯罪有明确规定,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承担刑事责任,这也是法律公正和严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