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涉嫌诬告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
二是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
三是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
四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案例一:甲为报复乙,捏造乙盗窃的事实并向公安机关告发,公安机关为此投入大量警力进行调查,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秩序,后经查明乙完全没有实施盗窃行为,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
案例二:丙与丁存在矛盾,丙编造丁抢劫的虚假信息并到处传播,导致丁名誉受损且被司法机关调查,最终查明真相后,丙因诬告陷害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诬告陷害罪的认定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像上述案例中,行为人故意捏造犯罪事实进行虚假告发,对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也要注意区分错告与诬告陷害的区别,错告是由于误解等原因而导致的不实告发,不构成犯罪,而诬告陷害是故意的、恶意的行为,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大家应当尊重事实,切不可为了个人私利而进行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