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如下:
1、客体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行为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的,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张某因与同事李某有矛盾,便捏造李某盗窃的事实向公安机关告发,导致李某被刑事调查。后经查明,李某完全是被冤枉的,张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诬告陷害行为。
王某是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因对举报人赵某心怀不满,利用职权编造赵某受贿的虚假信息并进行告发,这就构成了利用职务之便的诬告陷害罪。
在上述案例中,张某作为一般主体,故意捏造犯罪事实诬告李某,其目的是让李某受到刑事追究,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而王某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应公正履行职责,却出于报复目的滥用职权进行虚假告发,其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操守,更触犯了法律。对于此类犯罪行为,必须严格依法惩处,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也提醒大家要依法依规行使权利,切不可为了一己私利而诬陷他人,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