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建筑工程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分类有哪些?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分类有哪些?

瑞律网整理发布 779°c 2022-02-20
导读:我们知道,国家为了保证检测建筑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性能,是会对工程质量检测有一定的资质划分的,那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分类有哪些?这方面的知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接下来由去小编为您去整理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分类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分类有哪些?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分类有哪些?

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分为综合类和专项类两类,具体如下:

1、综合类是指具备常规材料、常见结构型式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普遍要求的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专项类是指综合检测机构以外的具备某些专项能力的检测机构。综合类按其可承担的风险、人员、环境、成立年限及检测能力等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2、专项类按其人员、环境、成立年限及检测能力等分为地基基础工程、钢结构工程、主体结构工程、桥梁隧道工程 4 个专项类别,专项资质不分等级。对于建筑防火、建筑施工机具、建筑电梯等由于有其它专门的规定,此标准不再涉及。

 

二、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审核程序是怎么样的?

(一)综合甲级及专项资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建设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审核合格后报住建部批准。

(二)综合乙级、丙级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建设行政部门受理并审批。

(三)新成立的综合类检测机构需从丙级开始申请。

(四)申请检测资质的机构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一式三份;

2、检测机构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

3、组织机构图;

4、机构平面图;

5、与所申请检测资质范围相对应的计量认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6、主要检测仪器、设备清单;

7、技术人员的职称证、身份证、社会保险证明及劳动合同的原件及复印件;执业资格及专门要求(具体根据部令等)的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及专项培训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8、检测用房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

9、近 5 年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或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证明材料(需要时)

10、检测机构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检测机构资质申请表》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式样。

(五)受理及审批程序如下: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建设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即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 5 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2、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受理资质申请后,应进行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自受理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并给出书面结果。

3、对审查结果符合相应资质标准要求的,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在 5个工作日内报相关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直接审批的应在 10 个工作日内颁发《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并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应当注明检测业务范围,分为正本和副本,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式样,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六)检测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为 3 年。资质证书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检测机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满 30 个工作日前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三、从事质量管理方面的证书有哪些?

1、质量工程师:

从事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的研究、管理、监督、检查、检验、分析、鉴定等。质量专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人事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用印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2、质量管理师:

质量管理师是指具有质量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并能够以自己在质量管理事业上的创造性劳动,为国家、行业、地区、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振兴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3、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

国家注册审核员是通过CCAA(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组织的全国统一资格考试,并按照注册要求通过认证机构进行注册,具备一定学历要求,具备规定的实习审核员工作经验,从事认证审核工作的注册审核人员、

4、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

内审员是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一个专用名词,相对于 ISO9000 族标准来说,内审员的全称是“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 ”

5、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认证证书:

为企业中全面推行 6 西格玛的中坚力量,负责具体执行和推广 6 西格玛,同时肩负培训绿带的任务,一般情况一个黑带一年需培训100位绿带。该职位为全职 6 西格玛人员。

以上就是由小编为您去整理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分类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工程质量检测资质分为综合类和专项类两类,具体以是有提到,而且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审核有一定的程序,所以需要我们提交完备的审核资料,这方面的知识有些难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律师。

声明:文章内容系瑞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