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撕碎后粘上是有效的。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只要合同出于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形式合法,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A 公司与 B 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争议,B 公司一怒之下将合同撕碎。之后 B 公司冷静下来又将合同粘上。A 公司主张合同已无效,但法院经审理认为,该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内容合法,形式合法,虽然合同曾被撕碎后粘上,但并不影响其效力,最终判决合同有效,双方应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在这个案例中,充分体现了合同效力的认定并非单纯取决于其物理状态。即使合同经历了被撕碎这样的特殊情况,只要其在成立时符合法定要求,就依然具有法律效力。这也提醒当事人,不能仅凭合同的外观状态来简单判断其是否有效,而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同时,在处理合同纠纷时,应尊重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王某与李某签订租房合同,后来两人因琐事产生矛盾,李某将合同撕碎。王某认为合同失效,要求李某退还租金。但李某将合同粘上后主张合同依然有效。法院经审查,认定合同在成立时不存在无效情形,尽管有过被撕碎的情况,但合同仍然有效,王某应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履行租赁义务,而不能以合同被撕碎为由要求退还租金。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合同的效力不能轻易被否定。哪怕合同遭遇了如被撕碎这样看似严重的破坏,只要其本质上是依法成立且符合相关要求的,就应当得到法律的认可。这也警示当事人在面对合同相关问题时,要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能随意采取不当行为,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后果。同时,司法机关在判断合同效力时,会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