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能决定对犯罪人适用缓刑。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可以宣告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张某因盗窃被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认为其犯罪情节较轻,在归案后如实供述且有悔罪表现,经综合评估其再犯罪风险较低,同时对其所居住社区也不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最终法院依法对张某适用了缓刑。
李某因交通肇事罪被起诉,考虑到其系初犯,事故发生后积极救助伤者,有明显悔罪表现,且该案件本身情节相对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法院经慎重研究后决定对李某适用缓刑。
在上述案例中,法院很好地依据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是否适用缓刑进行了准确判断。对于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条件的认定,需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法院在行使缓刑决定权时,必须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以确保司法公正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同时,这也提醒犯罪分子,要积极争取从轻处罚的情节,以增加适用缓刑的可能性。而对于法律从业者来说,要准确把握缓刑适用的条件和标准,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