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现场未拍照的,双方对事故责任有争议的,应该报警处理,由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
交通警察应当对事故现场开展下列调查工作:
(一)勘查事故现场,查明事故车辆、当事人、道路及其空间关系和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
(二)固定、提取或者保全现场证据材料;
(三)询问当事人、证人并制作询问笔录;现场不具备制作询问笔录条件的,可以通过录音、录像记录询问过程;
(四)其他调查工作。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二条,交通警察应当对事故现场开展下列调查工作:
(一)勘查事故现场,查明事故车辆、当事人、道路及其空间关系和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
(二)固定、提取或者保全现场证据材料;
(三)询问当事人、证人并制作询问笔录;现场不具备制作询问笔录条件的,可以通过录音、录像记录询问过程;
(四)其他调查工作。
李某与张某发生交通事故,双方均未拍照,后就责任问题各执一词。李某选择报警,交警到达后对事故现场进行了仔细勘查,包括车辆情况、当事人情况、道路状况以及当时天气等,并对相关证据进行了固定和提取,同时询问了当事人和证人,制作了询问笔录,最终准确认定了事故责任。
在交通事故发生且现场未拍照的情况下,及时报警并让交警介入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交警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通过规范的调查流程来还原事故现场,公平公正地确定事故责任,这为后续的处理和赔偿提供了重要依据。双方当事人也应积极配合交警的工作,如实陈述相关情况,以便交警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王某和陈某发生交通事故后未拍照,在协商责任时产生分歧。报警后,交警按照规定流程,对事故现场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勘查现场、固定证据、询问相关人员等,尽管现场情况较为复杂,但凭借专业的手段和严谨的态度,依然准确划定了责任。
这个案例再次凸显了交通事故现场未拍照时报警处理的必要性。交通管理部门有其法定的职责和权力,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当遇到类似情况时,当事人应相信交警的判断和处理,同时要尊重法律程序,不要试图干扰或阻碍交警的正常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