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制度,如果原告(患者)主张权利,只要证明受害事实的存在和侵害主体即可。
至于医疗机构有无过错,由医疗机构予以证明,如果医疗机构不能依法证明其无过错,即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在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中,患者主张在医院治疗后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要求医院承担责任。患者提供了在该医院治疗的相关证据,而医院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在诊疗过程中完全符合规范且无过错,最终法院判定医院承担相应责任。
另一个案例中,患者质疑医院隐匿了部分关键病历资料,导致无法全面了解诊疗情况。尽管医院予以否认,但因其无法有效证明未进行隐匿,根据法律规定被推定有过错,承担了法律责任。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进行操作,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等相关证据。一旦发生纠纷,若不能依法证明自身无过错,就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这也提醒医疗机构要不断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增强法律意识,确保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医疗活动,以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和自身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