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撞伤人取保候审如果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缓刑,判处三年以上的不能缓刑。醉驾撞伤人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已经取保候审说明社会危险性不大,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王某因醉驾撞伤他人,被依法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经综合考量,认定其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且王某有明显悔罪表现,社会危险性较小,同时也符合其他缓刑条件。最终,法院对王某判处缓刑。
李某同样是醉驾撞伤人后取保候审,但经审查,李某曾有多次交通违法记录,无悔罪迹象,再犯罪风险较大。尽管可能刑期在三年以下,法院鉴于其情况,未对其判处缓刑。
在醉驾撞伤人取保候审的案件中,是否能判处缓刑需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案情来综合判断。像上述案例中王某的情况,因其各方面条件符合缓刑规定,故而获得缓刑判决是合理合法的。而李某的情形则明确显示其不符合缓刑条件,法院的判决也是正确的。司法实践中,每一个案件都有其独特性,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来说,缓刑的适用是为了在惩罚犯罪的同时,给予犯罪分子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要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和法律的威严得到切实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