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法定量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故意伤害罪取得对方谅解,在量刑时可以对被告人予以从宽处理,至于具体的刑期,则还应由法院根据具体的犯罪情节、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当事人的认罪悔罪态度等实际情况来依法判决。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案例一:张某因琐事与李某发生冲突,将李某打成轻伤。事后张某积极赔偿李某并取得其谅解。法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案例二:王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法院鉴于其犯罪情节较轻以及取得谅解等情况,最终判处王某拘役四个月。
在这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取得对方谅解对于案件的判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法院并非仅仅依据谅解这一因素来判决,而是会全面衡量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后果以及被告人的一贯表现等多方面。同时,即使有谅解,也不意味着必然会获得非常轻的刑罚,仍需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判定,以确保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法律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犯罪,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