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需要承担以下责任: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5、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教育;
6、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案例一:张某作为未成年人小李的监护人,却长期疏于对小李的照顾,甚至挥霍小李的财产。最终,相关权益人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张某承担相应责任,并重新指定了合适的监护人。
案例二:王某在其孩子与他人发生纠纷时,没有正确代理孩子进行诉讼,导致孩子的合法权益受损。事后,王某被追究责任。
在实际生活中,监护人应明确自身职责,认真履行对被监护人的各项义务。若监护人未能尽责,如不照顾被监护人生活、滥用其财产等,法律必将予以追究。同时,在涉及被监护人权益的事务中,监护人应妥善代理,积极维护其合法权益,否则也可能面临法律后果。社会各方也应加强对监护职责履行情况的监督,确保被监护人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