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在实践中,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定共同犯罪需要符合以下3个条件:
1、犯罪主体: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必须是两个以上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单位。
2、客观方面:各个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3、主观方面上:各个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案例一:甲、乙二人合谋盗窃某商场,甲负责望风,乙实施盗窃行为,后二人成功盗得财物。在这个案例中,甲和乙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属于共同犯罪。
案例二:丙和丁在公共场所打架,戊路过时也参与其中,三人共同对他人实施了暴力行为。此情形下,丙、丁、戊构成共同犯罪。
在上述案例一中,甲和乙两人具有共同的盗窃故意,并且实施了分工合作的盗窃行为,完全符合共同犯罪的要求。这也提醒我们,即使在犯罪中承担的具体角色不同,但只要存在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在案例二中,丙、丁、戊三人共同实施暴力行为,主观上有共同的犯意,客观上有共同的行动,符合共同犯罪的各项条件。这表明在一些突发的违法事件中,如果多人参与并形成共同的犯罪意图和行为,都将面临共同犯罪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