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民恶意诽谤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许多受到诽谤的当事人都选择了报警处理。那么恶意诽谤报警究竟有没有用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瑞律小编整理了恶意诽谤报警有用吗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用。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犯诽谤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在六个月内报警有效,构成犯罪的,适用追诉时效期限的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网上恶意诽谤可以对其提起诉讼,网络上的侮辱、诽谤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我国《民法典》规定,公民的人格和尊严受法律保护,公民和法人均享有名誉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侮辱、诽谤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同时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恢复被侵权人名誉并且赔偿因侵权而造成的损失。
诽谤(“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和传播足以贬低和诋毁他人名誉的虚构事实。犯诽谤罪的,会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外,只有在告知后才能处理。在这里,所谓的“说唯一的交易”,指的是诽谤,受害人被告知,法院接受,否则不被接受。除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外,如受害人因诽谤或公众对当地人民的愤慨而死亡;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等,如果受害者不告诉或说不出,人民检察院应起诉。
综上所述,对于行为人的恶意诽谤行为,报警是有用的,公安机关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上就是瑞律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恶意诽谤报警有用吗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瑞律,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