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属于公诉案件,由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后,法院依法进行审判。行为人以涉嫌伪证罪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一:在某起刑事案件中,证人甲为了帮助被告人脱罪,故意作虚假证言,严重干扰了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最终,证人甲被以伪证罪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二:鉴定人乙在对一起案件进行鉴定时,故意出具与事实不符的鉴定结果,意图影响案件的走向。经查明后,鉴定人乙被指控伪证罪。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伪证行为对司法公正的危害极大。无论是证人、鉴定人还是其他相关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秉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参与诉讼活动。任何试图通过伪证来干扰司法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这也提醒司法机关要加强对证据的审查和甄别,确保案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审判,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