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律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瑞律网整理发布 734°c 2023-10-28

效力位阶:法律释义

时 效  性:

瑞律网小编整理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全文内容、主旨和释义,以加深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的理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内容如下: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所在单位的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主旨

本条是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种类的规定。

释义和理解

一、事业单位培训的特点

本条所指的培训,是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开展业务、履行职责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拓展业务技能,使其适应新的要求,更加胜任现职工作或有能力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使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有以下特点:从培训对象上看,培训具有全员性质,从新聘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高级人员都要定期接受培训;从培训重点来看,培训要强调针对性、实效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培训侧重各不相同;从形式上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灵活多样,时间可长可短;从培训的机构来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渠道较多,可以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也可以是各类高校、科研机构和市场化的培训机构。

事业单位培训与一般的学校常规学历教育有所区别,它是一种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是常规教育的延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与企业培训相区别,其目的是在于培养一支精干、高效、廉洁、让人民满意的公职人员队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又与公务员培训相区别,其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培训队伍更加庞大,在培训的时间、范围和方法卜更加灵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事业单位大多数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利用国有资产设立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的组织,具有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特点。事业单位承担大多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直接与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相联系;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一是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素质。培训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创新思维、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有计划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前瞻性的培训,有利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树立新理念,从而全方位的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能否适应新时代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正是通过人员个人素质体现出来;二是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能。建立起一支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业务过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是新时代的迫切需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是通过培训来实现。培训能够让事业单位建立起高效有序的管理队伍、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保障有力的工勤人员队伍,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文化,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事业单位面对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公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否满足岗位需要,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直接通过事业单位服务水平表现出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要通过紧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来进行培训。才能全面提高处理改革创新中出现的新局面、新问题的能力,全面开拓的视野和转变思维方式,从而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新需求;四是有利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人才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国家竞争力提高的战略性要素,事业单位中集聚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日益成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有持续不断的更新和补充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从总体上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素质。

二、培训计划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岗位不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需具备的条件、担负的职责也不尽相同,只有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培训计划,才能体现不同岗位的不同需要,才能有针对性的授之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才能达到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素质、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能、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如对新聘用的人员和转换到其他岗位的员,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就不能采取同一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培训计划编制除了以不同岗位的要求为依据外,也要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不同工作需要,如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差异,培训要注重地方特色;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培训要结合民族习惯和民族特点进行。

三、培训种类

“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要求”参加相应培训,其原因有二: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公职人员,理应服从事业单位的工作安排。二是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职能更好地履行,事业单位根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素质能力和工作需要,安排其参加相应培训,更有利于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种类总体上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四种,四种形式相互配合、相互衔接。

(一)岗前培训

是进入事业单位的第一步,是对新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的职前培训,目的是帮助上岗人员了解自己所承担工作的性质和责任,熟悉工作的环境和程序,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和相关业务知识,培养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观念,克服预期与现实的差距,以转化个人预期需要为个人现实需要,并使之与事业单位需要相互配合的过程。通过岗前培训建立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相互接纳的心理默契。岗前培训的内容一般涵盖政治理论、管理知识、专业技能、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原则上岗前培训一般由同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在新聘人员试用期内进行,包含必要的集中学习和工作实习n

(二)在岗培训

是指在不脱离岗泣工作的情况下,对在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以更新知识、提高绩效为目的的全员培训,也称为轮训和深造培训,它一般是在岗位考核的基础上展开的。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培训行为具有强制性,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纳入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据考察,目前,在岗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按照相关规定,由有关部门组织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培训机构进行统一培训;二是个人经组织同意到高校和科研院所接受在职教育的学历培训。目前,随着我国在职学历教育的发展,学历教育正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岗培训的一个重要选择。

(三)转岗培训

是在岗培训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针对新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类别岗位间聘用变更和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间聘用转换后的业务培训。转岗培训旨在使其掌握新岗位开展工作所需要的政治思想觉悟、组织领导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转岗培训内容一般涵盖新岗位所需要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全面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转岗培训一般在转岗前进行,经批准也可先到岗再培训,但必须到岗后一年内完成。

(四)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是针对某项特定任务而对工作人员进行的专门培训,旨在通过专门业务培训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掌握本岗位知识,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和适应专项工作需要。专项培训的内容重点在于提供专业领域中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知识技能,以适应从事专项工作的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专项业务学习较之其他形式的培训管理权限更加灵活,培训的时间和方式也更加多样。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培训计划固然重要,但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事业单位将工作人员培训视为“软任务”,特别是在工学矛盾尖锐、培训经费不足时,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工作表面化、走过场的情况时有存在。因此,应将培训与考核结合起来,把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纳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健全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

从培训与考核两者的关系来看,把培训情况和学习成绩纳入工作人员考核内容,可以增强考核内容的全面性,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表现、素质和潜能。同时,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也是培训的基本内容,因此,实施考核的过程,也就是检验培训效果的过程。丽考核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各项管理的基础,通过考核,可以分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力素质与履岗要求之间的差距。分析被考核人员的发展潜力和需要加强的方面,有助于明确培养方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此外,考核结果是调整岗位、工资以及续聘、解聘的主要依据,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也就使实现了培训与岗位、工资以及续聘、解聘等人事管理环节的衔接,强化了培训结果的运用,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有利于防止形式主义,确保事业单位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声明:文章内容系瑞律网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发布。如若侵权或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将根据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历史版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