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总则
本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伊通满族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
伊通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是吉林省管辖区域内满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享受县级市待遇。
自治县总面积2527.1平方公里。
自治县下辖15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河源保护区、1个工业集中区。
自治县行政区域受法律保护,区域界线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与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通过后,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乡镇的撤销或者合并,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同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设在永宁街道。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县人民政府。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县级国家机关的职权和自治权。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自治县享有上级国家机关对县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一切优惠待遇。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本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自治县实际情况的,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干涉婚姻自由、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等活动。
自治县境内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自治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文化发达、民主文明、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县境内的一切国家机关、军事单位、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各民族公民,都必须遵守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县境内隶属上级国家机关垂直管理的单位应当尊重自治县的自治权,接受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二章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和比例,按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决定确定。
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满族公民所占的比例应当不低于满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并应当有满族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
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事机构和其他工作机构。
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自治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和修改,由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报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县人民政府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自治县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自治县人民政府由县长、副县长和各委、室、局主任、局长组成。
自治县县长由满族公民担任。自治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中满族公民所占的比例不低于满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
自治县人民政府实行自治县县长负责制。自治县县长主持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各委、室、局实行主任、局长负责制。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可以满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用。
自治县境内的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文件名头、公章、牌匾等并用满族文字和国家通用文字。
自治县境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公章、牌匾、文件、通告等涉及自治县称谓的应当冠以伊通满族自治县全称。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应当注重培养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注重在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在本地干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同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在本地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相适应。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录用、聘用工作人员时,对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予以照顾。
自治县行政区域内的各企业、事业单位招收人员时,应当优先在自治县招收,其中对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予以照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吸引、优待、鼓励各类专业人员参加自治县各项建设工作。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自治县特点和工作需要,在上级国家机关核定的机构和编制数额内,确定和调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编制,并按规定程序报请批准或者备案。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创造条件,并争取上级国家机关扶持,对在自治县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工作的职工,逐步实行民族地区工作津贴。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应当加强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的国防教育,依法做好征兵、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国防交通、国防设施保护及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服务管理、待遇保障、救育培训和拥军优抚工作,负责烈士及退役军人荣誉奖励、军人公墓维护及纪念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第三章 自治县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自治县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自治县的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自治县的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民事案件以法律、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为依据。自治县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工作,依法对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对刑事案件依法审查批准或者决定逮捕、提起公诉,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依法提起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以法律、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为依据。
自治县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监督,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受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
自治县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满族公民。
自治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对不通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第四章 自治县的经济建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自治县的实际,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地安排和管理自治县的经济建设事业。
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由省单列。
自治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享受上级国家机关在财政、金融、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享受省人民政府在职权范围内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给予的扶持。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保护和管理境内的土地、森林、草场、水域、矿藏等自然资源,对境内可以由地方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先合理开发利用。
上级国家机关和经济组织在自治县开发资源、进行建设,应当作出有利于自治县的安排。
自治县输出自然资源,享受国家规定的利益补偿。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开采矿产资源等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依法存储和计提土地复垦费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履行生态环境治理义务。
自治县享受上级国家机关在安排污染防治项目及资金方面的优先照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搞好系列开发、综合经营,促进农村各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努力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农民提供专项服务和系列化服务。加强对农村社会化服务主体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服务质量。鼓励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的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经济作物。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农业执法,加大对化肥、种子、农药等涉农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的安全检测,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施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严格执行采伐规定,搞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严禁乱砍滥伐等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依法保护珍贵野生动植物,禁止猎取和采集。
自治县林业计划、财务由省单列。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水资源的开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水土保持的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水产和农田灌溉等事业,严禁一切污染水资源和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治理保护好伊通河流域。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本行政区域内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权、审批权和水资源管理权、审批权。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禁止滥用土地和乱占耕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或租赁。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严格土地审批制度。需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各项建设用地,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直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自治县积极发展畜牧业,建立健全技术指导、品种改良、动物防检疫、饲料加工、产品运销等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及个人发展畜禽规模养殖。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充分发挥本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积极扶持地方民族工业,发展少数民族特需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的生产。鼓励扶持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及农畜产品发展加工业。
在发展工业企业中,提高传统名牌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能力,依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信贷、物资和技术等方面的照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帮助下,统一规划,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公路干线和乡村道路建设,提高公路标准。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上级国家机关指导帮助下,加强邮政、通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全县的邮政、通信能力。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加强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突出城镇与乡村的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清洁卫生、方便生产生活的文明城镇和乡村。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快基本建设步伐,在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时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减少或免除配套资金的照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托满族文化和伊通火山群、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鼓励研发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旅游业。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有效利用,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自治县商业、供销和医药企业,根据国家民族商贸政策和实际需要,积极争取上级国家机关在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的各项扶持。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规定,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加强出口商品企业和基地建设,发展出口商品生产。自治县的对外经济贸易许可享受上级国家机关的优惠政策,在外汇留成等方面享受国家的优惠待遇。自治县的外贸企业和自营出口企业,在利润留成、减税资金等方面享受上级国家机关规定的相关政策扶持。
自治县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享受少数民族方面的各项政策支持。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系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先进管理办法。对在自治县投资办企业的,提供优惠条件,保护其合法权益。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发挥其作用。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对区内项目给予配套基础设施,工业用地执行最低限价,地方性行政事业性收费按下限收取。
在自治县境内隶属于上级国家机关的事业、企业单位,应当尊重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遵守自治县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接受自治机关的监督和管理。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隶属于自治县的事业、企业单位,未经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同意不得改变其隶属关系。
第五章 自治县的财政金融管理
自治县的财政是一级地方财政,是吉林省财政的组成部分,财政计划由省单列。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自治县地方财政的收入。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对财政的监督管理和审计工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按国家规定收缴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自治县按比例留用部分,由自治机关自主安排使用。
上级国家机关拨给自治县的各项专用资金,临时性的民族补助专款,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要专款专用。
自治县财政预算支出,按国家规定设立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高于一般地区。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享受上级财政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给予的照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规定和本地实际情况,对自治县的各项开支标准、定员、定额,可以制定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自治县享受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应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项目以外,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减税或者免税。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依照法律规定设立地方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组织和担保机构,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享受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在开发资源,发展多种经济方面资金需求的重点扶持。
第六章 自治县的社会事业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等事业,不断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多渠道开展职业培训,进一步完善提高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大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需求对接。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障和城乡社会救助等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确保各项保障制度的实行。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建设,使孤寡老人安度晚年。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关注残疾人的健康和生产生活,加强救助工作。
自治县的社会保险基金不足部分,需上级国家机关调剂的,报请上级国家机关调剂。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行义务教育,办好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助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并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年增长。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的规定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自治县财政预算中的民族教育经费,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
自治县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自治县县情、满族历史风俗及文化艺术的教育。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有计划地设置和发展满族中学小学和其他少数民族学校。教职工编制、经费、助学金、奖学金等享受国家规定照顾。满族中学小学应当开设专门课程,进行满族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
自治县少数民族考生报考高等院校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制定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规划,建设科研创新平台,构建科研成果评价、交流、奖励机制。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普及活动,科研工作和科普工作,鼓励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的项目研究,资助扶持重点科研项目。
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大力开展科研型骨干、带头人、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培训。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重视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关心科技人员生活,对有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予以奖励。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努力发展各项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具有民族特点的、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应当大力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满族文化。鼓励文艺工作者收集、整理满族文化遗产,继承发展满族传统优秀文学艺术,繁荣满族文化创作。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地方志的编纂工作。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加强对吉林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护好自然地质遗迹和火山地貌景观,发挥其在科研、科普、教学、旅游方面的作用。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加强对吉林伊通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河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将河源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自治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内,积极加大财力投入,使其日常工作和建设管理得到保障。河源保护区在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的授权下,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保护好伊通河源头水源涵养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工作。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发展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广播、电视事业,在上级国家机关扶持下,增加投入,改善设施。积极办好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发掘和继承满族的医学遗产,发展满医满药。重视中西医学的研究。积极防治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其他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发展妇幼保健事业,改善妇女和儿童的医疗卫生条件。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加强对药品、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开展人口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执行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政策。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开展民族传统等体育活动,增强各族人民体质。
自治县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建设标准型体育运动场馆等体育设施,享受上级国家机关专项扶助。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同时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推进卫生县城和卫生乡镇的创建工作,逐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
第七章 自治县内的民族关系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平等权利,同时教育他们履行应尽的义务。充分调动各民族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对其中能够熟练使用满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依照相关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照顾境内其他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在处理涉及各民族的特殊问题时,要与他们的代表充分协商,尊重他们的意见。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各民族的公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宣传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八章 附则
每年八月三十日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全县放假一天。
本条例自一九九二年七月三十日起施行。本条例由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