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3号公布,根据2015年9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2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因行政区划调整修改〈广州市扩大区县级市管理权限规定〉等93件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9年11月1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68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保税监管区域的管理,促进保税监管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保税监管区域的功能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保税监管区域,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园等特殊监管区域。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保税监管区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保税监管区域的统筹协调,指导保税监管区域开展保税贸易、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业务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发展改革、规划、土地、建设、交通、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推进保税监管区域的建设和发展。
第五条 保税监管区域的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人民政府对保税监管区域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实施有关保税监管区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有关保税监管区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
(二)组织编制保税监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三)组织编制保税监管区域开发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负责区内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接受发展改革、商务、规划、土地、建设、生态环境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根据委托权限负责保税监管区域内的相关行政管理工作;
(五)协调和支持海关、边检、海事、外汇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税务、港口、民航等有关部门对保税监管区域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拓展保税监管区域业务功能;
(六)促进保税监管区域内投资环境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七)履行市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承办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根据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管理委员会可以在保税监管区域内行使以下管理权限:
(一)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等投资管理权限;
(二)商务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外商投资、对外贸易等管理权限;
(三)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土地管理权限,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等建设项目供地前的初审,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办理查处违法用地的相关事项等;
(四)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建设管理权限,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大中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城市道路设计审批,招标投标监督,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建筑业企业、勘察设计企业、建设市场中介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等;
(五)生态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生态环境执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等管理权限,包括组织实施日常监督管理、排污收费、总量减排、核发排污许可证、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等;
(六)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经与管理委员会协商,确定需要委托的其他管理权限。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管理委员会行使管理权限的,应当签订书面委托书,并在委托书中明确委托事项的具体内容。
管理委员会应当将受委托实施管理权限的实施情况报送委托的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管理委员会实施管理权限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保税监管区域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保税监管区域的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可以指定专门工作机构配合管理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
第八条 保税监管区域的设立、扩区、区位调整应当遵循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保税监管区域的设立、扩区、区位调整和退出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保税监管区域应当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控制面积和四至范围进行规划设计。
保税监管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管理委员会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保税监管区域可以根据业务运作和产业发展需要分期进行建设。保税监管区域的开发经营主体应当按照保税监管区域的开发建设规划,在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开展分期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
实行围网封闭管理的保税监管区域应当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的要求,规划建设卡口、围网、通道、验货场地、监管仓库、监控系统、检验处理场所和设施等基础设施和监管设施,为驻区海关等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并保障办公所需的水、电供应和通信线路畅通。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制定促进保税监管区域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促进措施,在项目、土地、资金等方面支持保税监管区域的建设与发展。
第十二条 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国家对保税监管区域的产业发展要求、本市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保税监管区域功能定位,制定并公布保税监管区域的产业发展政策,引导适宜入区发展的项目,加强对入区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保税监管区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保税监管区域的产业发展政策导向。
第十三条 管理委员会可以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符合保税监管区域功能的产业和配套服务业。
第十四条 保税监管区域的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统一收取后统筹用于保税监管区域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五条 鼓励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投资参与或者合作建立专项投资基金,用于扶持和投资发展符合保税监管区域功能的产业和配套服务业。
第十六条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牵头建立本市保税监管区域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保税监管区域联动发展及其建设和运作中的重大问题;运用“大通关”协调机制,提高保税监管区域的整体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
管理委员会应当牵头建立区内监管协调机制,协调海关、边检、海事、外汇管理、税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以及有关经营服务单位在本保税监管区域内的工作和事务。
第十七条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统筹协调、推动不同保税监管区域的联动发展:
(一)支持和配合海关等监管部门创新监管制度和模式;
(二)促进不同保税监管区域之间的查验结果互认;
(三)促进不同保税监管区域之间的企业诚信等级评定结果互认、共享,享受相应的便利措施;
(四)其他促进措施。
第十八条 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统计工作制度,对保税监管区域内企业生产、贸易、投资、效益、开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统计、分析,按规定填写统计报表,报送省、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管理委员会报送的统计报表进行汇总统计,并依法使用统计数据。
保税监管区域的开发经营主体以及区内企业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以及管理委员会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第十九条 管理委员会应当设立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的场所,实行一个窗口受理、集中办理、限时办结、跟踪服务等制度,为保税监管区域内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第二十条 管理委员会应当支持、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履行行政执法职责。
管理委员会应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可以统一安排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保税监管区域内的日常行政执法活动。对于突击性的检查、抽查以及应急性的行政执法活动,管理委员会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预案,保障执法人员及时进行现场执法。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保税监管区域完成执法事项后,应当向管理委员会通报情况。
第二十一条 管理委员会应当会同市商务、交通、政务服务数据管理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和完善保税监管区域的信息化建设,支持海关、外汇、税务等监管部门通过广州电子口岸平台实施计算机联网管理,促进保税监管区域内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第二十二条 管理委员会应当在保税监管区域内设立集中查验区域,由海关等监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实际需要,对依法需要检查的进出货物进行查验。
第二十三条 管理委员会应当协调和配合商务、海关、机场、港口等单位,合理确定保税监管区域与口岸之间转移货物的查验流程和查验方法,构建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
第二十四条 海关、税务等监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保税监管区域内企业进行诚信等级评定,并对诚信评价高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便利措施。
第二十五条 货物等物品进出保税监管区域以及区内企业的贸易、税收、外汇管理等工作,由海关、商务、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管理委员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